信息馆

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新闻

临邑泓淋汽车线束美女(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发表于:2025-02-14 01:17:48 来源:信息馆 浏览: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编者按:每年10月17日是全国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当前,正值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市政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陈志在扶贫之路上走得愈发坚定,他的扶贫故事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关于初心和使命,市政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陈志,有着自己实实在在的理解:“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帮包村多做好事实事,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绝不给单位丢脸,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2017年3月27日,陈志带着行李风尘仆仆地赶往履职帮扶的第一个贫困村——临邑县理合务镇大蔺家村。彼时,山东省德州市“重点贫困村”榜上有名的大蔺村,留给陈志的初印象是狼藉不堪的:坑洼的乡村土路,杂草丛生的烂苇坑,露天猪圈与垃圾堆随处可见,时不时还会有一座风吹欲倒的“危房老宅”跳出来吓吓人……从村口走到村委办公室,这一路所见,让陈志感觉到扶贫任务的艰巨。

精准识别 迈好精准扶贫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摆到陈志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是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

习近平曾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识别”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找出真正的贫困户,找出致贫原因,摸清帮扶所需,才能确保“精准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

陈志并不想拘泥于村里提供的电子或纸质资料,为掌握贫困村真实情况,陈志决定挨家挨户走访,去群众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了方便群众随时联系自己,陈志每到访一户,都会像推销员一样留下自己的名片。当时,有村干部给陈志传授“心眼儿”:“别这么实在,分那么多名片,小心手机被打爆。”陈志笑笑,200张名片愣是发得一张不剩。果如其言,陈志的电话空前多起来,半夜三更接到村民来电反应情况也时有发生。陈志没有厌烦,都耐心解答或记录下来,一一核查回应。

白天,走访调研村情民情,晚上,再坐下来整理资料。陈志用脚步丈量来的“民情日志”日渐厚重起来:“大蔺家村共有人口1370人,耕地2734亩,党员3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45人”;“蔺心华,34岁,腿有残疾,儿子先天智障”;“蔺善某、蔺正某、蔺广某、宫李某四户老人,急需危房改造”;“宫李某,96岁,老人独居,行动不便,需人照顾”……

调研中,陈志发现,村内没有漏评的贫困户,误评的贫困户倒是不止一家,一些家有运营车辆或有子女供养的农户也混入“贫困户”队列,也就是说,这些“假贫困户”也在享受国家政策扶持。误评现象不但损害了国家利益,这在许多经济条件相似却非贫困户之间也引发极大的不满。陈志决定动动真章,把局面扭正,为后续工作开展打好“地基”。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清退“假贫困户”是一项繁杂而又得罪人的工作,许多有子女供养的贫困户并不配合调查,陈志还要去联系其子女或子女单位核实收入,常常被吃闭门羹,陈志就一趟趟地跑;有的“假贫困户”胡搅蛮缠拒不退出,陈志便软磨硬泡地上门讲解政策。当时,许多村民都在议论“村里来了位‘较真儿’的陈书记”。

虽然困难重重,陈志还是想方设法把精准识别工作不折不扣地推行下来。村里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7户,根据排除法,陈志对不符合要求的24户“假贫困户”进行了清退,最终确定识别贫困户33户。

2018年7月,德州市督查组到临邑县督查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对陈志的工作给予极大肯定:“如果其他县镇都像大蔺家村精准识别工作做得这样标准细致,我就放心了!”

陈志一边通过入户走访、群众座谈等多种形式听取民众需求与心声,一边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里农业发展情况。两个月内,陈志走访党员57户,五保户5户,贫困户42户,发放入户调查问卷80余份,摸排清楚了大蔺家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及村民生活现状、村风民风、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陈志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归纳梳理,在系统分析致贫症结、村子发展潜能基础上,与村两委研讨制定了细致的帮扶规划,既有对大蔺家村年度发展的长期规划,也有针对贫困户的专门制定的具体帮扶措施,一户一策、靶向治疗,确保了帮扶工作高效展开。

基建先行 开辟脱贫致富路

坚定前行的方向,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然后再脚踏实地步步向前,就会越来越靠近目的地。

关于扶贫工作,陈志有自己的思考。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陈志在调研走访这段时间里,深刻领略了大蔺家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糟糕路况。为了加强与外部资源流通,打开大蔺家村内通外联的“致富路”,陈志将“乡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动。2017年,陈志多方筹集资金,协调推动大蔺家村建设环村公路2730米,并带领村民对村内次干道进行全面整修,铺设面包砖3400平方米,安装路灯56盏、高清摄像头6套,打通了村内公路“大动脉”和“微循环”,建成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大蔺家村独特的“五龙戏水”村貌。“修好这些路,真是去了村民的一块心病。之前,农忙时节赶上雨天,车轮栽进坑里,常常就开不出去了。”村民蔺心田颇有感触地说。

为了给村民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2017年,陈志同市政公司党委商定拨款10万元,为大蔺家村修建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筹建工作一经落地,陈志又开始张罗体育器材的事情。陈志是个外场儿的“老德州”,亲朋好友多,人脉资源也广阔。陈志与德州教体局副局长朱军是老乡,于是陈志利用个人关系积极联系德州市体育局,协调体育局为大蔺家村捐赠安置价值6万余元的体育器材11套,又邀请德州学院与山东美术学院师生到大蔺家村免费绘制文化墙30余幅。有了休闲娱乐场地,村民的业余生活开始活跃起来。农闲时节的文化广场格外热闹,广场周边的路灯一亮,广场上遛圈散步、健身锻炼的村民也立马多起来。村里妇女有了拉家常的新阵地,思想潮流些的妇女还跟风跳起了广场舞。精神生活丰富起来,村民精气神越来越足了。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干净整洁的大蔺家村文化广场

陈志粗中有细。大蔺家村贫困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少了至亲陪伴的孩子们一直是陈志心头的牵挂。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2018年,陈志申请改建大蔺家村幼儿园的提议,得到市政公司党委大力支持,即刻划拨专项扶贫资金为幼儿园铺设塑胶草坪、重新绘制围墙,增量配备了幼儿娱乐器材,还为30名留守儿童精选赠送了书包、文具、水壶等学习用具。塑胶草坪铺设完成那天,正值酷暑六月,孩子们顾不上日中的大太阳,兴奋地跑到草坪上打滚、撒欢儿。陈志爱怜地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家伙们,心里有酸涩也有喜悦。小孩子最懂得谁对他好,从此,孩子们在大街上见到陈志,大老远就喊“爷爷好”。陈志响亮地答应着,心里乐开了花,带领群众做起工作来,也更加带劲儿了。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公司为大蔺家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具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内,陈志帮助大蔺家全面推进危房改造、农村改厕、清洁取暖、自来水进村等各项基建提升工程。立足大蔺家村“省级传统村落”优势,陈志在带领村民保护和修复好现有文物的基础上,依宅建园,傍塘建湖,既美化了村居环境,也为促进大蔺村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就业帮扶 灵活增收渠道多

陈志坚信,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为拓展村民增收渠道,实现就业脱贫增收,陈志不断探索创新村级扶贫专岗,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推出“扶贫车间+N”就业帮扶模式,确保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

为创建稳定的就业帮扶平台,2018年,陈志协调对接泓淋电子厂,带领村民将村内废旧厂房改建成代加工车间,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前来打工挣钱。扶贫车间的成立,不仅为部分贫困户及村内留守妇女实现就近就业,也为村集体增加了5万元的租赁年收入。“在家门口上班,平时也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一个月工资平均算下来有1800元,多的时候能拿到2000元以上。”村民王云香甚是开心地说。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陈志协调建立扶贫车间进行就业帮扶

除了成立扶贫车间进行就业帮扶,陈志还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到村内环境整治、闲散地整理、修路盖房等小型基建建设。果蔬采摘时节,陈志又会在大棚种植户和贫困户之间跑来跑去,协调安排贫困户协助采摘,挣得 “外快”。根据贫困户身体状况,陈志还安排残疾人蔺心华、贫困户蔺心荣担任村内保洁员,安排贫困户蔺心光照顾96岁的独居老人宫李氏……陈志不断思考着通过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保洁、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实现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增加劳务收入。

智志双扶 脱贫内生动力足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帮扶投入既重有形、也重无形,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陈志始终坚持党建扶贫、精神文化扶贫和思想意志扶贫相结合,志将村党支部打造成引领脱贫攻坚的“桥头堡”,团结发挥村干部 “排头兵”作用,从而带动起群众的力量。

陈志初到大蔺家村履职时,村里没有支部书记,也没有村委主任,只有党员蔺善瑞临时主持村内大小事务。当时的大蔺家村就像一盘散沙,村内群众分为几个“帮派”,为换届选举明争暗斗,矛盾重重。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何况是1700余人的大蔺家村呢!村两委不建全,村内工作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陈志临危受命,接到镇长交办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尽快把村两委建立起来!”

陈志初来乍到,对村里情况不了解,对人也不熟悉。为了统一思想,共同维护换届选举秩序,陈志在调研走访、疏导维和工作上花尽了精力。通常是,白天召开党员大会,晚上再单独走访有意见的党员。半个月内,陈志利用晚上时间,走访24名党员。大量的前期动员与思想统一工作,确保了党支部书记选举一次通过。陈志致力于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协助完成大蔺家村两委换届工作后,陈志又鼓励蔺善军等有文化的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治理中,遴选培养了两名年轻干部,为党支部注入了活力。陈志从统筹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做起,到制定工作纪律、确定职责分工,大蔺家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快速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两委 “排头兵”作用不是挂在嘴上说说就算的,得落实在行动上。村两委换届工作完成后,正赶上临邑县部署推进沉睡资源整合工作。在整合村内闲散地时,村民反对声此起彼伏,或拒绝交回土地,或要求赔偿,工作一时停滞下来。陈志沉下心考虑,决定分两步来推动工作:第一步,动员村两委及村干部清理自家违占土地,为村民作出表率;第二步,动员村内党员带头,并各自劝服自家亲戚朋友配合清理工作。策略一出,工作进展异常顺利,村支书蔺善瑞、支部委员蔺心田等党员干部率先填平了自家院后的猪圈、自已开挖的藕塘,砍了自己开荒种的树,村内党员群众也知趣地行动起来。

大蔺家村配肥站

为充分发挥整合土地资源效益,陈志即刻向政府申请专项扶贫资金,带领群众在整合土地上种植法桐、国槐等经济苗木2万余株。村民负责各自房前屋后的树木管理,并可享受树木70%的利润分红。另外,整理出的30亩坑塘,用于发展莲藕种植和水产养殖,村委会和养殖户合作经营,两项可以为村集体带来每年20万元的收入。

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好多村民,都享受到了扶贫开发政策的好处。在陈志及村两委带领下,随着村内文化广场、乡村公路各项惠民利民工程的实施,村两委在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也日益树立起来。村民越来越支持配合村两委的工作,许多村民看到陈志,还会热情地招呼他到自己家里吃水饺或炖肉。

农村是个大熔炉,群众的工作不好做,但只要真心相待,他们会记得组织的好。 “送清风”“过凉夏”“七一”“春节”……陈志从来没有忘记大蔺家村贫困户、贫困老党员们。2017年,陈志陪同安装公司党委书记鞠子强走访慰问贫困老党员,为贫困老党员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2018年,陈志陪同安装公司党委副书记郝洪峰先后三次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儿童与贫困老党员,还特意为大蔺家村党支部活动室购置一台格力牌柜式空调,以改善基层党建环境。2018年6月27日,安装公司党委到大蔺家村调研扶贫工作,已有50年党龄的蔺广红激动地说:“特别感谢市委、县委及电建市政领导们,帮村里建房修路、办实事,真心解决村民疾苦,党的光辉照亮了每个角落!”

驻大蔺家村两年内,陈志带领村两委,持续加强新民风建设,重新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以发放明白纸、开村广播等形式,积极宣传城乡环卫、移风易俗等文明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 “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2018年10月份,大蔺家村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8户、“好婆婆、好媳妇”12人,以家庭文明建设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

为了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把党的理论送到群众心里,陈志与理合务镇其他两位第一书记,邀请德州市京剧艺术研究院、乐陵市河北梆子剧团等机构到理合务镇进行文化下乡惠民演出39场,在相声、小品、戏曲、杂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中,穿插宣讲精准扶贫政策、惠农政策、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等知识,让村民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就在党的政策中,增强群众满足感幸福感,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乡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雁过留声 央企担当建新功

事实总是最好的见证。众所周知,农村是一个大天地、大熔炉,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较多,可陈志驻村两年内,没有一起村民上访事情发生。

“陈志书记与村民同住,帮助村两委强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办实事惠民生,在脱贫致富、建设文明乡村的路上,他激励着我们,也感动了每位村民。”大蔺家村支书蔺善瑞动情地说。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修路那会儿,常常6点多就到现场了,凌晨1点多,才与大伙一起收工。起早贪黑,一点儿都不像城里来的干部。”“修房种树,只要看到陈书记的身影,我们干着带劲儿,心里也踏实。”“陈书记就像我们的亲人,很有耐心,有困难的事,他总能想到办法解决。”

2018年底,陈志帮助大蔺家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当真真实实付出了艰辛与努力,一切成绩的取得也便顺理成章了。2018年夏天,我跟随安装公司扶贫开发调研走访,对旧貌换新颜的大蔺家村一直记忆深刻:整洁的环村公路,规模成片的果蔬大棚,粉荷碧水的池塘,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文化气息浓郁的文化墙,就连路两旁翠碧玲珑的龙爪槐站姿都充满了文艺范儿……

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驻村帮扶两年内,市政集团总共投资20余万元用于大蔺家村扶贫开发工作。2017年12月29日,理合务镇政府致以安装公司感谢信,由衷感谢安装公司及陈志书记的帮扶;2018年12月7日,在德州市委到大蔺家考评扶贫工作时,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贫困户及村民代表为陈志投以20票全票优秀票,得到德州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2018年,临邑县政府授予陈志“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 2019年4月25日,市政集团被德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7-2019年度市派第一书记工作先进单位”。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2019年4月,德州市第四轮市派第一书记工作启动,陈志请缨留在基层一线,并即刻辗转奔赴市政集团新的帮包村——平原县王凤楼镇后何寺村,继续履行扶贫工作。

新的奋战阵地,新的艰辛与快乐。有过两年扶贫工作经验的陈志,带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越来越坚定、思路更开阔,工作起来也更加熟稔高效。

2019年6月份,安装公司扶贫开发工作组到后何寺村走访调研,陈志带我们去参观村里为他安排的新居。一个小院,三间北房,一张八仙桌承担着“餐桌”和“办公桌”的双重使命。厨房是在院里搭了一个简易的棚,棚里灶台上“坐落着”一口大大的锅。随行的女同事站在灶台边,欣赏古董一样笑着不肯走开。陈志用颇具夸张的语气向大家介绍:“年轻人不懂了吧,大铁锅炒菜可香呢!”一句把大家逗乐了。

再见陈志,是两个月后。那天,陈志回安装公司领取市政集团拨付的10万元扶贫资金。此时的陈志,暴瘦30余斤,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陈书记,您这是故意减肥,还是大铁锅菜不合胃口啊?”我吃惊地问道,心里却在担心地想“不会是大病初愈吧”。 “怎么,只兴你们年轻人减肥?” 陈志云淡风清地反问,又笑笑说:“现在换吃杂烩菜了……”

经了解才知道,陈志说得杂烩菜,是后何寺村综合治理工作组的集体伙食。陈志到任后何寺村后,正赶上平原县部署综合治理工作。2019年最热的几个月,陈志同村综合治理小组同吃大锅钣,起早贪黑,头顶着大太阳盯靠在一线维稳协调,不想“减肥”都难呢。不过,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近半年内,后何寺村拆危破旧53套房子,清理猪圈20余座、违建车棚20余座,盘活闲置宅基地、房前屋后闲散地、村居外围荒地、废弃坑塘等“沉睡资源”70余亩,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走在了平原县各村的前列,被平原县列为综合治理先进村。7月22日,平原县县委书记王洪霞还特别带领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到后何寺观摩学习综合治理工作。

前面讲过,陈志有着“四通八达”的人脉资源。采访过程中,我惊讶的发现,陈志能与许多市县级领导“沾上亲带上故”。转驻后何寺村开展扶贫工作后,陈志又多方寻求这些亲朋好友帮助,用足社会资源为后何寺村民谋得实惠。先看看陈志到后何寺村通过个人关系,为村民做的事情——

2019年5月,陈志再次联系德州教体局副局长朱军,协调教体局为后何寺铺设608平米的文化广场地面,捐赠体育器材11套,价值共14万余元;联系文化局副局长南海洋,捐赠价值8000元锣鼓、立式带屏音箱一套;6月19日,陈志联系民政局沙建,帮助协调德州市十三局医院专家、京德眼科医院专家及中医专家、德州义工协会到后何寺村进行义诊和捐赠衣服活动,为后何村民发放衣服700余件;10月18日,陈志联系工商联书记张秀喜,帮助协调德州市眼镜行业商会来后何寺村为全村50岁以上老人免费配制花镜122副价值15000余元。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开展为中老年配花镜公益活动(陈志在中间位置)

陈志为人豁达、广交好友,善于沟通协调,善于做群众工作,并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将这些个人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孤家寡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句话在陈志扶贫工作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陈志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但是只要勿忘使命,坚守初心,坚定步伐,相信在大蔺家村、在后何寺村,在陈志及更多奋战在一线的第一书记携手群众奋斗过的贫困乡村,小康之花必定能芬芳万家!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1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