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可以养猫吗(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来自:猫咪馆  |  2024年03月19日

浏览量:

文/李阳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沦为“猫奴”,有猫的晒猫撸猫,没猫的“云养猫”,或者工作之余去猫咪咖啡馆“吸猫”⋯⋯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土耳其纪录片《爱猫之城》受到了广泛热议和一致好评。影片用充满爱意的镜头记录伊斯坦布尔猫咪平静安和的生活,通过土耳其人与猫相处的简单片段,勾勒出伊斯坦布尔的城市风情,展现出它们神奇的治愈魔力。正如影片讲述:在伊斯坦布尔,猫代表着这座城市难以形容的混乱、文化以及独特性,而这也正是伊斯坦布尔的本质。没有猫咪,伊斯坦布尔会丧失一部分灵魂。它们见证了这座城的兴衰起落,透过猫咪,可以看到土耳其人的生活哲学,感悟这座城的风貌性格。

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猫咪伊甸园

大巴扎里人来人往,柜台上,一只橘猫肚皮摊开,悠闲地睡着大觉,不幸的是,我看中的围巾被它压在了爪子下。

“另选一条吧,”卖家低声请求道,“或者你过几个小时等它走了再来,我给你优惠,只是别吵醒它。”

“可我就想要这条,而且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我叹了口气说道。

“知道吗,就连先知穆罕默德都会为了不吵醒猫,将罩袍袖子剪断再穿走呢!”卖家继续劝导我。

“要不我领你去我哥哥店里吧,他能给你两条同样的围巾,只是别吵醒它。”

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街头霸王——伊斯坦布尔的猫和它的纪念碑一样,是城市的一部分。

如今,猫已经成为伊斯坦布尔的一道亮丽风景。“抚摸和投食猫咪”已被游客列入行程清单。在这里,将塑料瓶投入特制的机器就可以换来猫粮。而这些留胡子的小家伙们可以为所欲为:跳上咖啡馆的桌子,闯进别人家里,甚至躺在人行道上睡觉。谁也不会赶走或者欺负它们,因为伊斯兰教认为:只有修建一座清真寺,伤害猫咪的人才能被原谅。

2016年,伊斯坦布尔的网红猫Tombili病逝的消息传来,让一众猫奴痛惜不已。Tombili成为网红源于一张照片:胖胖的Tombili像人一样将前肢搭在路边台阶上悠闲地坐着,看车来人往。这慵懒的“北京瘫”使它立刻火遍了全世界的社交媒体,被称为“世上最慵懒的猫”。为了纪念它,当地政府在它最常坐的台阶上为它立了一尊等身大小的铜像。设计者称,这个雕像旨在提醒人们:纵使人生再匆匆,也要偶尔停下脚步,享受当下。

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风靡全球网红猫Tombili,如贵妇般慵懒优雅。

现今,提到伊斯坦布尔,人们总能与猫联想到一起,猫甚至成为这个城市的代名词。而不仅仅是伊斯坦布尔,世界上越来越多和猫有关的地方正被人们发掘成为旅游热点,“吸猫”“撸猫”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的深意值得思考。有人认为猫能带来好运,有人因宗教信仰而爱猫,有人则需要它们捕鼠,但无论出于哪种目的与想法,当人们触摸到毛茸茸、软绵绵的猫咪时,就会感觉到被治愈的神奇魔力。当它们露出柔软的肚皮,仰头冲你“喵喵”时,就像生命在对你微笑。猫对人卸下防备,直击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即便不懂彼此的语言,也能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千年古城的“呼愁”与温情

时代更迭,历史变迁,伊斯坦布尔几经易主,唯有清真寺的圆顶依然在阳光下闪耀,还有街角的猫来去自如,穿梭古今,见证历史的轨迹。猫已经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了数千年,它们目睹了三大帝国的兴衰和城市的起落。无论是被崇拜、鄙视或是忽视,不可否认,它们都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猫与伊斯坦布尔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东罗马帝国时期。

“众所周知,是猫拯救了君士坦丁堡。”考古博物馆馆长阿尔丹·奥特坎说道,“在8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经历了严重的鼠疫,街上到处都是传播疾病的老鼠。如果不是饥饿的流浪猫保卫我们的领土,居民可能会全部死掉。”

阿尔丹边说边将香肠分放到博物馆古石柱脚下。而君士坦丁堡的“大英雄们”则惬意地坐在罗马雕像的肩膀上,穿梭在美杜莎的头上,在古石棺上伸着懒腰,等待着“子民”送来的贡品。

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在伊斯坦布尔街头经常可见人们抚摸猫,这既是猫所爱,也是人所需,抚摸猫咪会给人带来安全感。

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坦布尔,处于欧亚交通的咽喉,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一直都是通商往来的重要口岸。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水手为了防止商船遭受鼠患,或是为了消磨漫长枯燥的海上时光,总会带几只猫同行。于是,世界各地的猫便登陆伊斯坦布尔,并在这爱猫之城繁衍生息。

帕慕克在自传体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写道:“‘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跟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样)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是历经沧桑后平静忧伤的,厚重的文明积淀和历史印记融入这座城的风骨里,“呼愁”成为伊斯坦布尔独特的文化气息,而猫的存在为感伤的千年古城增添了一丝温情与爱,让这座城更加真切清晰地存在着。

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帕慕克与伊斯坦布尔的猫

“不爱动物的人也无法爱人。”正如影片中所讲,伊斯坦布尔人爱猫、爱动物,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善待万物,这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也正因此伊斯坦布尔更具人文魅力。

和猫咪一起祷告吧

每一种宗教都会提到猫,有的将猫看作神祗的化身,有的认为它是通向异世界的使者,而伊斯兰教将猫看作洁净的动物:它是所有动物中唯一被允许在祈祷时进入清真寺自由行动的动物。在阿齐兹·马哈茂德·胡达伊清真寺中,这群长尾巴的“游客”可以随意进出,并且教徒们被允许在祷告时抚摸猫咪。

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猫和人一样有个性, 渴望被爱, 独立倔强, 如绅士般高贵,而有的则如江洋大盗……

这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向克尔白方向朝拜的信徒身旁,常有猫咪伸着懒腰。一年前,一家外国杂志刊登伊斯坦布尔的伊玛目穆斯塔法·埃菲在神殿收留猫咪过冬的文章,而他本人表示这没什么稀奇的。

“人们只是不够了解伊斯兰教的历史,我并没有做什么新鲜事儿。在7世纪,先知的同伴、清真寺的守护人阿卜·胡莱拉的猫发现了藏在穆罕默德衣袖里的毒蛇,并将其咬死,挽救了先知的性命。为了奖励它,先知抚摸了它的额头,留下了四条黑色条纹印记,给予它九条命和能够四脚落地的能力,并且称胡莱拉为‘小猫之父’。在13世纪,马木留克王朝的苏丹查希尔·拜巴尔斯在开罗拜巴尔斯清真寺附近为猫修建了一座花园,那里成了猫的天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伊斯兰教看来,猫死后可以直接升入天堂向安拉诉说人们的善意。这也就难怪大家会如此关心猫了。”

先知穆罕默德很喜爱猫,告诫人们要善待猫。传说,穆罕默德死时只留下两样东西,供猫饮用的水和食物。正是基于先知对猫的喜爱,穆斯林对猫格外关心和爱护。

同时,猫还是很多伊斯兰教寓言中的主人公。在寓言中,猫咪给穆斯林智慧的建议,牺牲自己拯救苦行僧,帮助受难者。而在苏菲派穆斯林看来,猫打呼噜的声音和齐克尔(一种不断重复上帝名字的宗教仪式)相似,因此“歌声”的发出者们也会得到人们给予的食物奖励和爱护。

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巨大盾牌下,有“教堂守护者”头衔的网红猫Gly圈粉无数。

现在,伊斯坦布尔生活着超过15万只流浪动物,它们身上携带的癣、狂犬病、肺结核等危险疾病的病菌会危害到市民。同时,由于城市建设,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昔日的绿地花园不复存在,生存空间被挤压,何去何从成为人们需要直面的现实。尽管如此,出于对猫特殊的喜爱与信仰,市民不愿抛弃它们,甚至对政府的一些整治政策产生不满情绪和抗议。诚然,将流浪猫当成麻烦处理掉很轻松,但是,猫与伊斯坦布尔共同生活了数千年,已然成为城市不可割舍的一种文化和传统。放逐猫咪既会导致市民的情感缺失,也会破坏这种千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如何兼顾城市文化与市民安危,是对当局者智慧的考验,也是棘手的挑战。

就像影片中所说:“如果你充满爱意地看待一切,万物皆美;如果你能享受猫、鸟、鲜花的存在,你将拥有全世界。”生活中从来不乏美的事物,缺少的是充满善意与爱的心境。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奔忙的工作生活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人来不及停下来感悟美好。而动物总是可以在不经意间进入人的内心,让人卸下防备与压力,因为它们总是向人类展现最真实的自我,毫无掩饰和保留。这是动物的智慧,也是人类应该学习的相处哲学。

旅城|爱猫之城——伊斯坦布尔的猫文化

【关注世界知识画报头条号 更多好玩在其中】

友情链接